在我们仍然年轻的时候,有些事情却已经去到它们的末尾了。

文/ Tim Urban
翻译/ Lance

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我们用方阵图来表示人类寿命。按年记是这样的:

年龄矩阵

按月记是这样的:

月份矩阵

按星期记有这么多:

星期矩阵

其实上次写文章的时候,我也画了一张按天计算的方阵,看起来有点太密集了,所以没有放进去。这次管他呢:

日期矩阵

这张日期矩阵跟那张星期矩阵一样震惊了我。里边的每一个一点仅仅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星期二、星期五或者星期天,但即使是一个好运到能活90年的人呢,都能把他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填到一页纸里去。

不过在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想起了另外一些东西。

与其用时间为单位来衡量你的人生,不如用一些事情或者活动来衡量。以我自己(插图都是以译者为例,因为这样比较有代入感)为例:

我今年28(你只有算算自己的才能知道时间到底过得多快),假设我RP爆棚能一直敲代码敲到90岁(感觉一点都不幸运)。现在是在冬天,那么我将还有62个冬天(以及春天夏天秋天)可以敲代码:

生命中剩下的冬天,不够啊!

我估计我一年平均出去旅游一次吧,那么希望还有60几次旅游的机会:

生命中剩下旅游的次数,好少啊!

我并不怎么看春晚,顶多开着电视当背景音乐。我大概还有60几次拿春晚当背景音乐的机会:

生命中剩下的春晚,一点不嫌少~

ReadingTaste的统计看,我一年平均大约会读掉37本书,所以尽管总觉得未来还有无数的书可以看,但实际上我得从里面最多选出2294本,剩下的在我升天之后都只能永远待在“想读”的列表里了。

生命中剩下的书,看上去还挺多的

尽管我不是一个足球迷,但4年一届的世界杯我还是会看的。下一届世界杯在2018年开始,那么我还有15届世界杯可以看。或许我应该考虑赌球。

生命中剩下的世界杯,可以赌因为次数够少

从1988年出生到现在,我见证过三次国家主席的轮换,按十年一次换届计算,我还能见到六位国家主席上任。还是以图片表示吧:

啊,主席们

然后呢,假设我真悲催地敲代码敲到90岁,那么我还有744个月的工资可以领。领着这点死工资,差不多也是每月一次的频率我会去吃饺子,每次总得有12个吧,这样算下来,我这辈子还得吃这么大一坨饺子:

生命中剩下的饺子们,我觉得我会吐...

但这些其实都不是很重要。上面提到的大部分事情都大概以固定的频率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它们在时间上的分布是很均匀的。我的人生过了大约1/3,这些事情也大约被我经历了1/3。

另一些真正让我想更多的,更为重要的东西,不像上面的例子那样均匀地分布在人的一生中。这些经历要么已经达到末尾要么还没怎么开始,它们与你的年龄并不对称,比如:

关系。

看看我的爸妈,他们今年都刚刚58岁。在人生的前18年里,我95%以上的日子都是跟父母渡过的(直到高中都是走读生)。但自从离开了家乡去读大学,每年回家两趟,合起来每年70天不到。工作之后更少了,每年撑死了就15天。 每年跟爸妈过的时间只有小时候的4%左右。

让我们再做个乐观的估计,假设我非常幸运,跟父母之间还有33年相处的时光。保持每年15天计算,那么跟爸妈相处的天数总共还有495天,仅仅是一年多一个季度。

当想到这一点,你就会意识到,即使你远未到达自己人生的末尾,但是你却已经非常接近与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相处的末尾。如果我们把在父母身边渡过的每一天和将要和父母渡过的每天画出来就会更加明显:

与父母相处的时间

结果就是大学毕业之后,我就已经花掉了93%能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我们所剩的只有7%。这已经到了非常末尾了。

我跟我弟弟的情况也类似。我们在同一个屋子里住了有16年,现在我们每年见面的几次大约比跟父母见面的多一点点。这样算下来,我们可能剩还有19%的相处时间。

通常老朋友之间亦是如此。比如大学室友,四年下来住在一个屋子里得有1000天以上。而现在如果居住的城市隔得比较远,那么一年也就能见个一两次,那么剩下的见面次数大约也来到了末尾的11%。住得近的,一个月见一次的话,那也剩下不到一半的时间。

可我们知道了这些又能怎样呢?

撇开我私底下认为科技进步能让我们都再活500年的想法,你可以采取下面三种办法:

  1. 跟你关心与在乎的人住在一起。见一个住在同一个城市的人的机会要大过不同城市的人10倍以上。

  2. 排好优先级。你跟某一个人剩余的见面次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在你人生优先级列表的哪个位置上。确保由你自己来制定这份列表——而不是由着潜意识。

  3. 高质量时间很重要。如果你跟某种你关心的人相处时间只剩最后的10%了,那么当你们见面时在心理记着这一点,并且要珍惜。

好吧,这篇其实有点水,不过当时看到这张图还是小小地被震撼了下。翻译这篇一来是比较简单,二来里面的插图比较适合用Processing处理,但是画这些插图依然花了我三四个完整的夜晚,这让我有造轮子的冲动。